木子蓝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5章 瓦剌公主,海上升明帝,木子蓝色,17K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只不过因为后来因为明朝在处置日朝的关系时,让秀吉非常不满,于是便又不承认之前接受的册封,撕毁协方,继续出兵朝鲜,引发第二次战争,只不过最终也没能达成野心。

当然,丰田秀吉被小西行长骗了,也是事实。

他是很愿意接受大明册封的日本国王的,也愿意让日本做为大明的藩属,不过前提是大明承认日朝战争中是兵败一方,要对日本退让,尤其是在处置朝日关系时,得听日本的,这是他们愿意称臣纳贡的前提条件。

小西行长把他的和平七条,换成关白降表,换来大明以宗主口吻训斥日本和秀吉,他当然恼怒。

到公元1600年,德川家康取得关原合作的胜利,建立起德川幕府,取得了日本实际控制权,他其实是一直致立于与大明建立外交关系的,也想恢复堪合贸易。

甚至可以说是费尽心思,可惜明朝直到崇祯自缢,也没有人理会德川家。

德川家甚至还让琉求王尚宁帮忙斡旋。

后来德川萨摩藩大名率兵攻破琉求,并俘虏国王尚宁,实际控制琉求后,派人混入琉求朝贡队伍,借琉求名义与大名朝贡贸易。

当时的德川刚统一日本,但因为入侵朝鲜等原因,被周边孤立。

德川出于稳固统治需要,也想化解跟朝鲜、大明等邻居的关系,日本两千多万人口,手工业不发达,中国商品向来深受日本喜欢,尤其是贵族所需要的奢侈品,更大多来自明朝进口,与大明恢复贸易,也是迫切所需。

特别是日本向来崇洋媚外,当时最崇大明商货,尤其是贵族们,根本看不上其国内所产,每年要消耗几十万斤大明进口的生丝,断了贸易,日本贵族们最受不了。

之前鞑子征服朝鲜,也曾派使者去日本,但日本人却根本不理会后金,认为他们是夷狄。

等他们入关占了北京,日本人依然拒绝清人的主动示好,拒不承认清朝的正统性,日本锁国令下,也仅保留了几处港口,仅对中国商人和荷兰商人前往贸易,却禁止大船出海。

不过自朱以海北伐打到山东,迁都登州,特别是给朝鲜带来的巨大改变,连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都向大明退让妥协后,日本幕府也是十分惊讶的。

看到大明这位绍天大帝,放开海上贸易,与日本锁国令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却能这么迅速富强,其实对幕府震惊不小。

之前日本对外放开贸易,但葡萄牙人等在日本传教,搞的乌烟瘴气,引发教乱,最终迫使幕府下锁国令。

可如今看着大明这般迅速翻身,什么红毛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人全被干趴下,他们也不免心动。

这两年唐船赴日越来越多,商货也大增,幕府也免不了开始派船来明,在大明对朝鲜、琉求册封支持后,其实日本很担忧。

毕竟日本以前打过朝鲜,有世仇。

萨摩藩还出兵攻打琉求,实际控制着琉求王国。

以前日本当然也在朝鲜跟大明较量过,并没占到便宜,万一到时大明找借口来找日本麻烦呢?

幕府内部争了两年,最终如今决定跟大明释放善意,既加大贸易,也主动朝贡。

幕府甚至干脆提出当年足利义满、丰臣秀臣这两位受大明册封国王旧例,不如也向大明称臣。

德川幕府将军向日本天皇和大明皇帝皆称臣。

朱以海对日本人的主动称臣进贡是愿意的,之前日本也来过,只不过仅是来贸易的,现在是上表进贡,甚至称藩称臣。

他们愿意跟朝鲜一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朱以海也不拒绝。

所以这次便也如朝鲜一般,册封了德川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为日本国王,却又册封日本年仅十四岁的后光明天皇为扶桑郡王,日本天王,封上一任天皇,也就是日本第七位女天皇,后光明天皇的姐姐,德川家光的外甥女,年仅二十二岁的明正上皇为日本太上天王。

大明也与日本达成全面友好通商协议,明日两国互相通商,不受限制。还直接签订了生丝茶叶糖和瓷器商船出口几大订单,大明则向日本进口银、铜。(未完待续)

去年一年,大明抵达长崎港的商船,足有近三百艘次,随船抵达的中国商人多达一万多人次。

抵日的货物主要便是生丝、丝绸、茶叶、瓷器,蔗糖,还有鹿皮象牙犀角香料。大多数货都是大明产的,有一些则是自南洋贩来转售日本。

对日贸易利润极高,比如白糖,在广州港一两六银子一担,运到长崎四两五一担,红糖广州九钱一担,到长崎二两五一担。

南京生丝在广州一百二十五两一担,到长崎二百三十两一担。

水银广州四十两一担,到长崎一百一十五两一担。

其它铁、锌、槟榔、蜂蜡等,都是有很高利润。

而大明去年从日本进口的铜,达到五百万斤之多,另外还进口了大量的银和金,这些运回大明,提炼加工成金银铜币,或制造成银器等,利润都很高。

日本是产银和产铜大国,其银铜价格都不高,在美洲白银输入减少的情况下,日本银现在成了绍天朝重要的白银来源地。

去年小金元都进了五万多块回来。

之前日本虽允许中国和荷兰商人前往贸易,却又设了贸易额度,给荷兰人才三十万两限额,给中国商人是六十万两。

不过自从三年前开始,这个限额其实对大明,尤其是对绍天朝的商人已经不再实行。

相比起荷兰人以前主要靠从中国采购商货,转销日本的模式,大明自己就有庞大的市场,供货能力也更强,在与日本的贸易中,占据完全的优势。

而且绍天朝趁着之前与荷兰人在台湾交战,封锁了他们的长崎巴达维亚贸易航线,趁机更是迅速的抢占了荷兰人在长崎的市场份额,等荷兰人再回来时,已经发现没他们位置了。

虽然他们可以在大明诸港自由采购商货,可比起大明海商,已经没有半点优势。

贸易额的巨量提升,也让日本幕府甚至各地大名们收益激增,锁国令其实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毕竟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么大的利润。

日本现在唯一还坚持的,就是禁瓷器令,禁止大明把中国瓷器运往日本,仅允许一些高端瓷器进口,关税还特别高。

可这并难不到大明商人。

日本的瓷器业不如中国,但比起东南亚诸国,甚至荷兰等还是强多了的,所以大明商人去日本贸易后,不仅采购大量铜银压舱,也还采购大批日本瓷器,因为日本瓷器出口有优惠。

采买后随船回到中国,再转出口南洋各国,一样不有不少利润。

甚至对大明的瓷器产业也没什么冲击,因为日本瓷器顶多算低端产品,与占据高中端出口的大明瓷器并不冲突。

大明船商还能在日本那里拿到优惠补贴,关税减免等。

也正是大明商人这种讲究精神,让日本幕府现在对这种贸易很满意。

各地大名们更希望全面放开贸易,这样他们也能获得良多,不过德川家还是有所保守,仅是增加了几个港口,主要还是集中在德川家的地盘上,不给其它大名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甚至对于大明提出希望萨摩藩退出琉求的要求,德川家不顾岛津家的反对,也同意了。因为萨摩藩以前出兵控制琉求后,经常借用琉求的名义跟大明朝贡贸易,不顾德川家的锁国令,通过海贸赚的盆满钵满,发展迅速,有些控制不住了。

德川家在里面并没得到什么好处,所以同意大明的要求,让萨摩藩退出琉求,这事引的萨摩万分不满,跟幕府关系紧张。

可幕府哪管你这个,不服那就开打。

当初锁国令的目的之一,本就是限制一些大名的发展,避免威胁幕府将军家。

现在幕府愿意放开与大明贸易,甚至允许日本商人出海到大明,但也有许多规矩限制,比如必须取得幕府的授权许可,必须到指定的几个港登记,并报关交税后出海,回来也得到这个港登记报关交税等。

明日贸易,对于绍天朝廷和德川幕府来说,都有大利可图,双方现在正是蜜月期,谁也舍不得分手啊。

朱以海少府监里有专门跑日本航线的船行,一条大船一次可载铜十万斤,还要载不少金、银,另外其它诸如瓷器倭刀啊咸鱼啊鲸油啊漆等也能载不少。

销往日本的则以生丝、棉纱、糖、鹿皮、人参,高端瓷器、丝绸、材料、佛经等为主。

仅这条航线,皇家少府监去年往日本跑了一百艘次,一来一返,获利何止百万。

现在明日贸易,早就改变过去那种官方朝贡堪合贸易模式了,基本上就是私人贸易,官府只是指定港口,征税缉私而已。

安南的贸易去年也增加了许多。

郑主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着后黎朝,想要得到大明恢复其藩属国地位,但大明历代都没松口,朱以海也不轻易让步。

现在是安南都统使司,是大明属地,虽仅是名义上的,也给了以后留了操作空间,若是同意册

封为安南国王,哪怕是藩属国,也是后患无穷的。

朱以海趁着如今势力大盛,屯兵镇南关,对安南的五方势力也是来了一次骚操作。

继续册封傀儡黎皇为安南都统使,并授他安南郡公爵,赐银印。

授实际控制着后黎朝政以及安南北部的郑主为红河宣慰使,赐封河内侯,赐银印。

授封控制着高平一带的莫氏,为高平宣慰使,赐封高平侯,赐银印。

授封控制着宣光一带的武氏,为宣光宣慰使,赐封宣光侯,赐银印。

授封控制着灵江以南的阮氏,为顺化宣慰使,赐封顺化侯,赐银印。

傀儡黎皇为都统使,安南郡公,两大割据南北的军阀各为宣慰使,封侯。

北方两个小点的割据军阀,也封宣慰使,封侯。

宣慰使是明朝在边地设立的一些高级土司,比宣抚使、安抚使级别高,二品。

朱以海的这个赐封,其实就有几分故意把水搞浑的意思了,特别是同这几方势力都展开贸易。

去年从安南几地进口了大量的粮食回国,还有香料象牙铜料,船木等。

也向他们出口了许多瓷器茶叶丝绸药材佛经等,获利不少。

甚至一边向他们买入船木,一边又给他们出口船只,一边进口铜料,一边还出口铜制品等。

手工制造业水平不高的安南几家势力,在贸易这块也只能卖卖原材料了。

注重火器的阮氏,甚至去年都向绍天朝订制鸟铳和火炮、战舰这些。

绍天朝这边向阮氏展示了这些先进装备,跟他们签订了军售合同,转眼就把消息透露给了郑氏,激的郑氏也赶紧掏钱下订单。

粮食、煤炭、铁料、船木、锡铅等一船船运回中原,然后再给他们运回铳、炮、火药等,大明的军工企业既赚了许多利润,还得以扩大了生产规模。

去年,从安南运回广西、广州的粮就超百万石,甚至还直接从红河往上游的云南境内运,支援围剿土司叛乱战争,云南也有不少土产直接顺红河而下。

一个个藩国使者上前奉表进贡。

大明礼部官员则一道道册封赏赐诏旨宣读。

绍天朝,已经重建了天朝上国体系。

虽然北京还是鞑子占着,但可以想象到,此时北京的金殿大朝会上,不会有什么藩国使者,甚至也不会有什么热烈高兴的气氛,定然是愁云惨雾一片忧愁的。

朱以海这里是万国来朝,四方进贡。

就算是排着长长的队,站到了广场的雪地里,吹着冷风,可这些人都是毕恭毕敬。

这就是大国实力。

虽然大明也曾暗澹过。

但犹如沉睡的巨龙再次睁眼醒来,他抖一抖身子,威风便已经笼罩四面。

外国友邦、藩国使臣依次上表进贡。

然后是大明边疆的土司土官们,接着是各外镇、屯镇,然后是地方督抚、统兵大将等朝集使。

一班班的朝贺。

朱以海坐在御门受朝,笼着手,袖里握着个暖炉,倒是一点不冷。

蓬来宫的御门,远不如南京北京。

但这里的气势,却是直冲云宵。

一直到了午后很久,uu看书 www.uukanshu.com 这场隆重而热烈的正旦大朝才结束。

皇帝赐宴。

宴会上,朱以海特把几个外镇叫了过来,辽东耿仲明、江西金声桓、河西米喇印、陇右贺弘器还有夷陵李赤心,北直的土国宝。

又有河南团练的许定国、丁启光、李化鲸等。

还有屯镇的袁宗第、高必正、郝摇旗、刘体纯、王光泰、党守素等一干人。

以及统领行营等的五个皇帝义子朱成功等。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一方藩镇,除五位皇帝义儿外,其余人统领的兵马,都不是中央嫡系,在此之前,皇帝也仅是派了少量的文官过去监军。

今天,皇帝特意叫他们一起,就是要针对这些外镇、屯镇、团练进一步加强管理。

“年后你们回镇后,各级军官、士官,分成十批,分批送来京师受训学习,加强指挥作战能力。”

“一批送京学习,一批交换到其它镇学习。”(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