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三章刘娥的召见,长歌当宋,我欲乘风归,17K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风车这东西已经算是不错的发明了,叶安提出了一个设想,于是赵祯和李端懿年两个人便用自己的智慧把他们付诸实践。
当然对于大宋的百姓来说,其实风车的的效果并不理想,或是对一部分需要风车的百姓来说,作用并不大。
风车最需要的是风,之所以在“荷兰”那么流行是因为那里风大地广,荷兰座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风带,一年四季盛吹西风。同时它濒临大西洋,海陆风长年不息。相比之下,中国的“河南”且并非在风带上,也没有海风的吹拂。
但相比轮式风车,古老的汉家百姓就已经发明了立式风车,那是一种类似于船帆一样的风车,并且将作监就有!
将作监的匠人小心的把立式风车装在宫中的后苑水塘边,因为对面的赵祯和陈琳等人脸色实在不好看,其实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立式风车更加符合华夏的国情。
所谓立式风车就是用六扇船帆一样的扇叶与中轴平行竖着放置,巨大的风帆式扇叶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利用风能,这对不时常有大风的地方百姓有更大的好处,和利用率,叶安不得不感叹华夏智慧的先进性,和因地制宜。
“以风帆数扇驱动翻车,去泽水以便栽种。这便是风轮的作用,官家您这个风车也做得也是极好…………”
相比在把水浇灌的飞快的立式风车,赵祯和李端懿发明的风车就要缓慢得多,不禁让俩个孩子脸红。
这是他们第一次利用格物所做出的成果,但也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将作监主簿杜渥看着正把池水缓缓翻动到沟渠之中的轮式风车有些激动的说:“官家,这风轮乃是家父杜镐所作,但相对笨重所用之料也甚多。您的风车用料少,虽慢,但贵在持久,易于修缮啊!”
赵祯微微有些惊讶道:“杜镐?那个“杜万卷”?”
杜渥连道不敢,而赵祯却道:“大娘娘常常说他博文强记,先帝阁中每得异书,多向他咨询。他凡所检阅,告诉书吏:某事、某书在某卷某行,检之,无一差误,人颂其为“杜万卷”。没想到他居然还有这般发明,当真让人惊叹啊!”
叶安也算是涨了见识,之前他只是知晓中国也有风车,但那是在明代的记载,没想到在宋代就已经出现。
果然,这是一个科技强盛的时代,也是文人辈出的时代,相比之下后世的文人仿佛与这个时代的文人相去甚远。
难怪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汉家的智慧经过数千年的酝酿在这个时代已经到达了巅峰,若是没有覆灭,或许会更加的辉煌吧?
有了杜渥的夸赞,赵祯心中便有了些底气,他便让宫中的内侍维系这两辆风车的运行,以水流的多寡和持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那一个类型的风车较好,当然还要把已与保养和成本算上。
这就是最基础的统计学,没想到赵祯运用的如此恰当,也让叶安颇为满意。
只不过让叶安更加惊讶的还在后面,赵祯和李端懿还在风车边上安装了水轮传动装置………不光利用风能,还有水流的作用,顿时这风车速度便飙升起来,水流越大,风车中的轴承转速越快,真正做到了充分发挥的作用,这一点是叶安万万没想到的。
少年人的智慧和巧思令在场众人惊叹,杜渥是真的佩服赵祯和李端懿的发明,在他看来这根本就不该是俩个少年人能琢磨出来的东西,而蓝继宗和陈琳却是如同看着圣君一般的看着赵祯,在他们看来官家的智慧已经能媲美雄才大略之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