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观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七章 产业升级,重生之工业狂潮,滨海观潮,17K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尹福茂也说:“我是搞高炉、转炉的,但我们东华缺乏这方面的人。想要接手,没有人;去的人少了,又不好管理。”
陈立春叹了口气说:“恐怕我们去,也只能扮演‘出资人’这个角色,八成鸡飞蛋打。”
陈立东听到这里,说道:“那......这件事先放下,过段时间我去那边考察一下。
福德二哥,东平区的陶瓷厂要整合了,咱们准备接手,主打陶瓷切削刀具。
这个摊子你先过去撑起来,技术上有沈兴老爷子做后盾,他的几个学生马上过来当总工,你负责抓管理和生产。
厂子规划面积300亩,现有的办公和配套设施先不动,抓紧对车间和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上燃气窑炉和配套的生产线,工艺方案确定后,咱们自己能制造的设备,实行内采。
至于投资公司,咱们东华投资现在几个人啊?别就你一个光杆司令吧?”
尹福德嘿嘿笑着说:“不是光杆,还有个小梁子。”
这时会议室后边一个人站了起来,“陈董,我是投资公司的新人,我叫梁国英。”
陈立东看了看这个人,个子不高,有些黑瘦,说一口普通话,但是他的名字有点耳熟。
“哦,你是哪的人?”
梁国英刚想坐下,听陈立东问,又站起来说道:“中州沙颖人。”
“哪年的?”
“73的。”
“以前在哪干过?”
“我92年师范毕业,教了两年书。后来到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任业务员,去年被派到蓟市。
去年国庆的时候从那边辞了,应聘到咱们钢厂销售处,成立集团时我又报名到了投资公司,一直跟着尹经理。”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陈立东想了半天,只觉得名字熟悉,但想不起这个名字有啥突出事迹。
忽然察觉,当着满屋子的人,气氛有点诡异,连忙转移话题:“那...梁...梁助理对集团的投资方向有什么建议?”
梁国英有点紧张,“我...我在蓟市销售医疗器械的时候,有一种矫正器材卖的比较火,这...这个跟咱们集团业务没啥关系。”
“坐下说。你不用考虑集团的产品线,就个人体会来说,你认为今后哪些产品会火?”陈立东对这个跟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确实有种莫名的好感。
梁国英放松下来,继续说道:“现在国产电器卖的比较好,彩电、冰箱、洗衣机,年轻人结婚都得置办这些。
就我个人来说,更喜欢手机、照相机、随身听、VCD这些新潮的东西。”
陈立东听完,眉头微皱,一直以来,东华都在围绕钢铁和深加工做文章。
他当然记得这个时代年轻人追求啥,梁国英说的没错,但是东华要搞这些,等于偏离了原来的方向,船大了,掉头不易啊。
在他的印象里,起码还有10年,都属于华夏企业摸着石头过河、“野蛮生长”的年代。
华夏高层当前的执政理念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经济发展的“东风”强劲,市场空间足够大,万众创业的热情高,是创业的黄金时期。
只要不违法,撸起袖子加油干就行了,所以对各个企业啥赚钱干啥的理念,他不反对。
今天这个会开了一天,说是听年初计划,但陈立东隐约觉着,自家产业面临着升级的问题。
听了大家的议论,更是加深了这个念头。
钢铁产业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设备更新换代。
然后就是精细化、信息化、数字化,走着走着就归结到系统、芯片。
国家在搞909工程,北钢在搞电子产业,许多企业开始涉足芯片和软件。
莫非他们也是基于这样的认知?
哎...一边想深耕钢铁产业,另一边又面临被系统、芯片“卡脖子”的问题,这步子往哪里迈?
步子大了,会扯到蛋,可是后世许多企业家的经验之谈。
陈立东有印象,就在这两年,市场经济大潮拍死了一堆知名企业,都是因为跑得快了,节奏乱了,资金断了,倒下就爬不起来了。
不过,咱有系统,能开黑,要不就试试?
从哪下手呢?做家电?做手机?
忽然陈立东想起来,年前考察了燕无,还没有后续。
卧槽!最近事情太多,把答应吴佳丽的事情早就扔到脖子后了!
那个李什么来着?那哥们一定认为,我就是个大骗子吧!
看着对面的尹福茂,陈立东不好意思地问道:“福茂哥,过年嫂子跟你念叨我没有啊?”
尹福茂一愣,心说我媳妇念叨你干啥?
忽然明白是哪件事了,“嗯,你嫂子说你事情太多,肯定没精力安排那件事,没让我打扰你。”
会议室的一众人听得满头雾水,这是开会呢,你俩怎么唠起家常了?
只听陈立东又问,“那边啥情况?嫂子跟你说了没?”
“你嫂子年后就没上班,等通知呢。吴佳丽躲账呢,联系不上了,估计还在老家没回燕京。”
“那你让嫂子想办法联系一下,别让吴姐说我是骗子。
燕无的场地厂房咱们能收就收,是该在那边开辟新的阵地了。”
尹福茂答应了下来。
陈立东正想跟大家解释,准备在燕京布局半导体产业的事情,忽然会议室被推开了。
老七董学民脸上变颜变色地闯进来,走到陈立东跟前说道:
“出事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