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七十六章新野故人,三国:汉中祖,周府,17K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高平城外,良田沃野,阡陌纵横,一条乌水横贯其中,蜿蜒流过。
汉军士卒在良田上辛勤劳作,或沟通水渠,引导乌水流向农田;或在田中播撒粟、黎种,以待八、九月收获,滋补军粮。
一幅农忙之景,迎面而来,全然看不出数日前,这里发生过十万人级别的大战。
诸葛亮与潘浚走于阡陌之中,眺望着田野间忙碌的汉军士卒,时不时向各部将士问好。
诸葛亮手中搓着粟与黍的种子,思索说道:陇凉之地贫瘠,难以种植稻田,唯有冬麦与粱(粟)轮作方可。”
冬小麦顾名思义,越冬之麦,每年九、十两月耕种,次年四、五月收割。
粱又名粟、禾,在小麦进入中国前,粟、黍是北方主粮,后面随着小麦的传播,粟的地位降低,与小麦轮流耕种。基本是每年的五、六月份播种,下半年八、九月收获。
从时间上来看,冬麦与粟、黍耕种、收割时间可以错开,实行轮耕。后面随着玉米的传入北方,粟、黍才被玉米取代,与冬麦轮种。
潘浚一脸笑呵呵地看着田间,说道:“听凉人所言,乌水之地还算是肥沃之地,越是往北,越是荒芜,天气愈发寒冷,雨水也越少,于此地军屯倒是不错。”
诸葛亮应和地点了点头,说道:“往北种黎便可,黎虽亩收少,但却耐旱,四时皆可播种,也可勉强供养大军。届时军中士卒还可放牧牛羊,虽不如南方便利,但可肉粮结合,也是不错。”
潘浚抚须打趣,说道:“上丞相统兵,有当初南阳隆中之风,彼时耕读,此时耕战,耕不离手。”
诸葛亮笑了笑,不可否置,说道:“大汉不似逆魏,我军出征,常因粮草不济而恼,今有闲时,若不耕种一二,全靠益州供给军粮,何其难也。况且此时还有两万余众大军,北入凉州征讨张郃、杨阜,若不能耕种,待时入天寒,则运粮难也!”
潘浚微微颔首,赞同诸葛亮的言论。跟他的表哥蒋琬相比,潘浚历练更多,出仕更早,经历的兵阵也多,特别是在夷陵之战后,降吴又入汉,身份、地位也变得尴尬起来,故在国中,以应和诸葛亮的政策为主,很少有不同见解。
忽然,一名虎贲郎上前,低语说道:“上丞相,有老者求见,其人不肯说姓名,只言乃是新野故人。”
“嗯!”
诸葛亮顿时诧异,新野故人,大部分已经病故,少数的故人也都在汉任职,怎么会此时求见呢?
“将其带往府衙。”
“诺!”
诸葛亮转身离去时,叮嘱说道:“承明,亮先行归府,你且将屯田政务处理下。”
“诺!”潘浚应道。
……
府衙中,熏香袅袅,一把素琴置于案上,四周装饰朴素简约。
一名老者走入屋中,摘下头上的斗笠,时不时观察屋中书籍,等待诸葛亮的到来。跪坐案侧,
未过半响,诸葛亮缓缓而来,身侧数名虎贲郎持剑护卫。精神矍铄,面色红润
行入屋中,诸葛亮见老者面孔,不由一愣,有些出神。
老者见是诸葛亮,爽朗一笑,说道:“孔明,不认得在下了吗?”
诸葛亮回神,神情微动,嘴唇轻颤,正欲唤出那人姓名,却又迟疑半响,说道:“你等先行退下。”
“诺!”虎贲郎关门而出。
待屋中只有二人之时,诸葛亮鼻尖泛酸,唤道:“可是元直兄!”
徐庶点了点头,笑道:“岂可有假,哈哈!”
“二十余年未见,孔明兄神采依旧,仍不减当年啊!”
诸葛亮抬手示意,连忙说道:“元直兄,快请入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