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二十六章 好莱坞求贤若渴?,好莱坞制作,白色十三号,17K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记住本站哦,,最快更新好莱坞制作最新章节!
“杜克,这是南希?柯林斯在1994年出版的小说《怪物之爱》,我说的故事源于此,它详细的阐述了狼人和吸血鬼的起源,并且讲述了他们千年来的恩怨情仇。”
听着华莱士?李的话,杜克的目光快速从放在桌子上的中短篇小说上浏览而过,一种熟悉感涌上心头,特别是某个女吸血鬼爱上了某个特殊人类的情节,似乎与曾经看过的某部电影非常相似。
华莱士?李又说道,“我见过原作者了,但他开出的价格是我个人无法承受的,而且湖岸娱乐公司的一个叫做伦?怀斯曼的人,也在接触南希?柯林斯,想要争夺改编权。”
杜克合上华莱士?李带来的文本,思考了一番才说道,“李,你知道的,剧本对好莱坞没有任何意义。”
就像他当初四处碰壁一样,想要用一个剧本或者说一个故事打动好莱坞,那只是幻想。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有才华在好莱坞一定会发光,好故事好电影一定能通杀好莱坞乃至全世界,但杜克在好莱坞待了十年,最初还碰的头破血流,如今渐渐爬上这个圈子的高层,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好莱坞确实是一个有关于艺术和才华创作的地方,但事实上,制作电影是一门商业,而绝对不是一门艺术。
所以,好莱坞相关的产业被称为“演艺事业”,从来都不是“演艺艺术”。
也许总有人认为好莱坞在找寻天才,在众多的电视节目里,总能看到好莱坞的经纪公司、电影公司在镜头前告诉观众我们正在寻找电影方面的天才这根本就是好莱坞最大的谎言之一。
事实上,如果有人相信了他们所说的,给好莱坞最大的几间经纪公司打电话告诉他们就是他们要寻找的天才的话,他们不会有任何反应。甚至会直接挂断这种电话。
实际上好莱坞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天才的头脑,而是一个有营销潜力的品牌,例如詹姆斯?卡梅隆、杜克?罗森伯格、汤姆?克鲁斯和汤姆?汉克斯等等。
不管是制作人、作者、演员还是导演。好莱坞看重的并不是才华,而是盈利的潜质。很多时候,一个电影业的有志青年例如杜克的历程打动好莱坞公司的并不是他的作品的艺术性,而是他的作品能够获得的收益。
当一个人的名字具有了吸引观众,或者说吸引观众口袋里的钱的能力,那么他才是好莱坞所要寻找的、所谓的“天才”。
能进入好莱坞的人并不都是天赋异禀,却一定懂得或者有人懂得如何包装自己,让自己的名字成为一个品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才干。
这个商业的乐园里,是很需要创意和故事,但谁都很清楚,创意和故事反而是最不值钱的,好莱坞超级大卖的电影,故事都非常简单,类似《独立日》《泰坦尼克号》等众多作品,单论剧本的故事性,最多也就是二流乃至是三流编剧的水准。
毫不夸张的说,这样的故事没有任何创意。如果换成新人拿着这种故事去找电影公司,根本不会有人理睬。
好莱坞求贤若渴?好莱坞是一个有才华就会被重视、就会发光的地方?别傻了。
就像很多人听到好莱坞,第一反应就是这里是个制作电影的地方。
的确。这里每年都在出产大量电影,好莱坞各大公司乃至包括杜克在内的导演和投资人,也希望公众只把好莱坞当做一个制作优秀电影的地方。
但事实是,电影制作只占据好莱坞极小的一部分,这里是一个电影营销的产业区,不是一个属于创意的制作乐园。
就像那些所谓的小成本大卖影片,它们的成本真的低吗?
它们的制作成本只有十几二十万美元,但花在营销上面的费用有多少?
在好莱坞里,人们会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电影的营销。大概是制作电影的两倍到三倍时长乃至更长。
好莱坞意义上的电影,并不是导演在自己的摄像机里拍摄和后期剪辑出的东西。那充其量只能称为影片(ilm),而电影(摸vie)则是经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后最终能够在电影院上映的片子。
这两个概念最大的区别就在影片不赚钱。而电影是可以赚钱的。
当一部影片能够在媒体上登载广告,向公众进行宣传时,它才实现了从“影片”到“电影”的转变。
就跟杜克的影片,每次总会制造浩大的宣传营销浪潮一样,故事、创意、艺术……在这个过程中都是非常廉价的一些存在。
当然,很多艺术化和理想化的导演,会选择走电影节这条路。
但实际上,包括欧洲三大电影节在内的绝大部分电影节,想要参加的话,不止是有作品和艺术就可以的,还需要准备一大笔钱!
一部电影想要参与电影节,制作方需要向影展方面提交一笔入场费,费用往往不菲,接下来还有提交的各种开支,例如打印宣传材料的费用,运输费,工作人员的薪酬,放映时的支出,公关活动经费……
如果运气好的话,影片在电影节遇见愿意购买的发行商,这时候电影就更加和艺术没有一美分关系了,所有的讨论都只会围绕着“利润”、“销量”、“发行”来进行。
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不“艺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