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一千零一十 现在,这就是公平,启明1158,御炎,17K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文科考试需要进行五次考试, 而法科和理科只需要三次, 工科考试更是只需要两次选拔就能决定是否录取。
因此也有官员提出这样是否不太公平,是否可以稍微调整一下。
这个建议被苏咏霖否决, 苏咏霖的意思是文科考生太多,如果放开了录取,会极大压缩其他三科士子的入选名额。
而朝廷需要各种专长的官员来负责朝廷的运转, 不是单单靠着行政走天下的。
朝廷需要工科士子出身的大匠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需要理科士子出身的计吏给朝廷政策提供庞大的运算力支撑, 需要法科士子出身的司法官员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朝廷并不仅仅只需要行政官员来维持运转, 还需要大量掌握专业技术的技术官员参与进来。
旧科举的问题之多连封建王朝自己的官员都吐槽不已,他们当中有见识的士大夫自己都觉得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员往往只是文章做得漂亮, 连历史名人和一些基本常识是谁都不知道,政务更是完全不能上手。
他们自己都这么觉得,咱们难道还要走他们的老路?
所以在科举考试筹备会议上, 苏咏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参考考生数量没有达到平衡之前,在民间对于四科取士的认知没有达到平衡之前, 我们需要维持一个平衡的录取率。
等参考考生数量基本平衡了,不再认为其余三科进士不如文科进士了, 那么大家就可以一起采取同样的分级考试来维持公平了,现在, 这就是公平。”
苏咏霖对朝政有着极为庞大的影响力,他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朝政的决断方向,哪怕他并不喜欢乾纲独断。
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洪武五年的科举考试就按照文科考试五级、法科理科考试三级和工科考试两级的方式来进行。
于是到眼下,聚集在中都城内参加最终会试和殿试的四科学子人数基本持平。
其中相对轻松的当然是工科应考生,他们人数最少,所以不需要参加分级考试,直接进入中都准备最后两次考核。
但是这也不是说对报考工科的考生就多么便利, 他们的考核难度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比较高的。
他们的考核需要工部的专业匠人们参与评判,识字的需要额外参加书面考试,可以加分, 不识字的需要展露出过人的技艺,通过严格的两次技术考试,专业考官评分,最后取平均分进行排名,择优录取。
可以说因为目前诸多的技术难题的需求,礼部和工部对待优秀工科人才的选拔会抓得更加严格一些,希望可以从全国范围内选拔掌握优秀技术的人才来帮忙攻关。
对于这样的局面,苏咏霖还是比较满意的。
对于科举考试这种社会上升渠道来说,他的要求总体来说就是宽进严出。
他要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让大家都有资格参加,都有通过这条渠道获得上升的可能,而不是因为出身、血统、资产之类的东西限制住了这种资格,那是不能被接受的。
然后在选拔层面要严格把关,尽量确保选出来的人才都是可用的人才。
要说这种情况是否会造成内卷,倒也不能说的那么死,一定就会或者一定就不会,那是不好说的,但是苏咏霖有把握不让这种内卷朝着恶性方向发展。
虽然说官位总数是有限的,但是因为首先明国科举拓宽了考试科目,四科并举,比起传统科举多了三条可以通行的道路,给了更多的人以更多的可能。
传统科举只考四书五经,只选拔会做文章的文章高手,其他方面哪怕你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也没关系,你也能做官,但也仅仅只有这一条路,这就大大限制了人们的上升途径。
但是明国科举并非如此。
而且在未来,苏咏霖还有设置海外官员职位的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