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章水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五十一章 一切皆在京城东城区。,长生从锦衣卫开始,半章水墨,17K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之映入天子视野中的场景,也明显少了几分繁华,多了几分真正的市井喧q之景。
仅仅只是这细微变化,天子就知道,此行微服私访的目的地,到了。
任何地方的发展,都是跟随天下大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京城,自然也是如此。
严格而言,这座都城,对一个农耕民族而言,并非都城的首选之地。
自古以来,春秋战国时期,秦汉唐,历朝历代,都城的选择,都是在土地肥沃之地。
集军事,政治,农业经济为一体的都城之地,历朝历代的首选之地。
只不过,随着自古的东西态势,自晋衣冠南渡,带动江南发展后,东西态势,便演变成了南北态势。
江南富庶之地,也成了都城的首选之地。
自宋灭亡,元入中原,草原民族入主中原,自然不可能放着老巢不管,跑到江南去定都。
故而,北京这个非是农业中心,却又靠近草原的城池,便成了元大都。
但如此一来,非是农业中心,也就意味着,都城的存在,政治与军事的中心,带来的庞大人口,让都城根本无法完成自给
自足。
也就是说,都城政治与军事,需要其他农业中心来输血供养。
如此之都城,显然是不符合统治天下的首要要素。
毕竟,自古以来,皆是强中央,弱地方。
在交通不便,通讯不便的时代中,中枢占据农业重心之地,便可利用富庶农业,供养强大的中枢军队,再以威慑力削弱地
方,如此形成强中央,弱地方的态势。
自古流传的那一-句得关中者得天下,其根本原因,就是关中得天独厚的富庶,以及关中只需把守要害之地的优势地形。
而失去了农业重心,而受制于地方的政治军事都城,显然不是长久之道。
元亡之后,大明理所当然的便定都了南京这个集军事政治,经济为一体的都城。
显而易见,永乐帝迁都北京,弊处很多。
大恒继承明朝而立,这个弊处,自然也被继承了下来。
大恒立国之初,被江南叛乱掐断清运,控制农业命脉时的无力,便清楚至极的说明了都城这个军事政治中心,却没有辐射
到农业经济中心的恐怖。
明之一朝, 明明有江南之富,却不能利用丝毫,其原因,很大一方面,也是因为政治军事中心,uu看书 www.uukanshu.com 不能直接管到经济中心,
让地方势力,把控了中央的农业经济命脉,明设南直隶,显然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显然,明的南直隶之策,效果并不大。
天子虽有迁都之念,但显然,眼下,乃至未来很长时间,都必然不具备迁都的条件。
毕竟,天子的根基,在于北地,大恒的大敌,也在于北疆之外。
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大恒就永远不可能迁都,天子,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去解决这个都城不能直接学控经济重地的弊病。
如开发辽省,废除海禁,开海运海贸,如兴盛商
这些原因,也是如今京城人口暴增的直接原因。
商业,离不开河流与大海。
京城的命脉,也离不开河流与大海。
商船经大海与运河至京城,海运清运也是经大海与运河至京城。
京杭大运河,从江南至通州,海运,从江南海疆市舶司,至天津市舶司,再从天津市舶司,沿京杭大运河的北运河一段,
至通州。
而无论是海运,还是清运,最终都是在通州,经通惠河直接至京城护城河,而码头,则设在京城东城。
显而易见,天下的商业大环境变化,最终都会反应在这京城的东城区。
京城的大环境变化,最直接反应之地,也是在这东城区。
这也是天子此行的目的所在,纸面得来终是浅,天子向来只信他亲眼看到的,听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