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田园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83章,必须有所改变,大明镇海王,中华田园牛,17K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记住本站哦,,最快更新大明镇海王最新章节!
刘晋之所以会去思索这个问题,自然不是胡思乱想的。
这一次西征归来,刘晋不仅仅被封为国公,拿到了铁饭碗,在北黄金洲这边有大一片的封地,同时弘治皇帝这边也是已经向刘晋这边透露了让刘晋接受吏部尚书的位置。
本来按照弘治皇帝的安排,刘晋是要接手户部尚书的位置,佀钟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肯定是干不了几年的,到时候就可以让刘晋来接手。
但是原吏部尚书王鏊在新式学校这件事情上糊涂到底也是被弘治皇帝给送回老家去颐养天年了,这吏部尚书的位置就空了下来。
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可不是一般的位置,号称天官,管的可是大明千千万万的官员,位高权重。
王鏊回家颐养天年去了,盯上这个位置的人很多,吏部的左右侍郎,南京吏部尚书还有其他六部的侍郎等等。
因此在这段时间以来,这些人自然也是少不了要去内阁三大臣这边走动、走动,内阁也是已经多次向弘治皇帝这边提名人选,只不过都被弘治皇帝给驳回,很显然在弘治皇帝的心中已经有了人选,那就是刘晋。
弘治皇帝和刘晋其实也都已经感觉到了大明官员尸位素餐的一种现象。
朝堂之上的大臣、官员很多,但是真正有能力的官员却是并不多。
因为所有的官员都是从科举考试之中选拔上来的官员,无论是内阁三阁老,还是六部尚书侍郎,又或者是翰林院的翰林、御史台的御史等等,都是从科举考试之中选拔出来的。
这些官员一个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随便一个都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文章,但是在治国上面,却是基本上都只会照本宣科,根本就没有多少经验。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只会喊喊口号,比如什么以德治国,要忠心仁义、勤俭节约之类的,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口号,提不出什么有实质性进步和革新的政策策略出来。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是如此,比如再过几十年上台的张居正就算是真正有才能的人,能够根据当时大明王朝的情况进行革新、变法。
但是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有明一朝,三百年的历史也就只出了一个张居正,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官员其实都是只会喊以仁义道德治国的。
当然,这其中也有可能有些人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也知道这自古以来变法者都没有好下场,秦之商鞅、宋之王安石那都是前车之鉴,故而即便是有想法,那也不会去做什么改变。
反正对于位高权重的大臣们来说,他们手握大权,日子过的很好,去做改变可能会没有好下场,不去做什么改变,反而可以继续过自己的小日子。
故此,一个朝代往往只有开国的时候才会有所真正的改变,再这之后往往都是沿着一开始的道路走下去,直到这个朝代的灭亡。
或者说真正能够做出改变的,其实还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只有手握所有大权的皇帝有意革新才能够真正的去改变一些东西,下面的大臣,纵然是想要改变,也要考虑皇帝的想法,考虑给自身所带来的后果。
在这一点上面,弘治皇帝就有这样的想法。
这几年所经历的一切,也是让弘治皇帝看清楚了大明的局势。
几年前的时候,大臣们总是歌功颂德,说什么弘治盛世,可是北方三省一场大雪所导致的饥荒立即就将这个所谓的弘治盛世刺破,所有的一切都展露出来。
不仅仅底层的老百姓始终在吃不饱的线上面徘徊,商人和官员勾结大发国难财,不顾国家安危、百姓生死,粮食的价格都抬到天上去,还将国库里面的粮食给蛀空,更是想要借机限制、掌控皇权。
这一切都让弘治皇帝知道,所谓的盛世也不过是下面的人吹出来的。
只是因为自己很听这些文官们的话,对这些文官们言听计从,所以他们就对自己歌功颂德,鼓吹盛世。
但本至少来说,大明的老百姓其实一直都活的非常累、非常苦,偏偏还连吃饱饭都是奢侈。
真正要来强国富民,需要制定出真正能够对国家、对老百姓有益的政策之时,朝中的这些大臣们往往又都没有任何的办法。
弘治皇帝依然还是记得以往每年冬天的时候,北方鞑靼小王子南下劫掠之时,朝中的大臣们给出的建议那就是坚壁清野,固守坚城,等鞑子们抢够了,自然而然就会离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