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南京事,南京毕,国姓窃明,浙东匹夫,17K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边攀交情,郑家人一边已把沈树人请到屋内坐定。双方又聊了些具体的人事任命,沈树人也是把情况交个底。
郑成功走正常渠道,按说最多做正八品的官,比照举人入仕。
这次是给他想方设法贴金了,沈树人塞钱托关系,给他弄了个湖北盐法道下属的七品巡防使,以后负责黄州、武昌一带江面的缉私。
郑鸿逵和郑成功乍一听到这名词时,差点就震惊了,显然他们对这个官职的权限有很大的误解。
“盐法道?!怎么可能,这可是天下肥缺啊。不是说都是因为流贼肆虐之地、地方官朝不保夕,这才出缺严重的么?盐法道衙门的官员,又不用上阵面对贼寇,怎会出缺?”
郑鸿逵问的语速很急,显然是完全理解不了。旁边的郑成功虽没说什么,眼神中也是充满了疑惑和激动。
沈树人轻描淡写地抬手示意稍安勿躁:“别急,你们对盐法道有所误解,怕是拿南直隶这边的两淮盐法道来对比了吧。
产盐省份的盐法道,和不产盐省份的盐法道,肥缺的程度相差何止数倍。湖广就是不产盐的身份,要靠淮盐济楚或是川盐济楚。所以湖北盐法道,只有一个长江缉私的职权。
这次之所以把大木贤弟安排到那儿,也是因为跟户部蒋侍郎那边都通过气、问明白了。等朝廷正式开征厘金之后,因为此前并无查税缉私的专门衙门。
所以湖广、南直等地会从一向有缉私经验的盐法道衙门,拆分一些人手出来,临时代管厘金缉私、打击逃税的活儿。湖北那边,关键就是封锁黄州-武昌江面。
你们郑家就是在水上讨生活的,大木贤弟能在这种衙门里做事,想必你们也肯帮衬着出点力,帮他早日立功。若是在缉私封锁的时候,还能顺带打击一下流贼的水军、运输船队,何愁不能尽快升官?
这种官职,又比在随州、黄州随便找个待收复的县城当知县,要安全得多,又能立功又不担心安危,岂不美哉?”
沈树人这番操作,显然是深思熟虑,把各方利弊都想到了。
他也可以直接安排郑成功当个知县起步,可郑芝龙会答应么?能放心么?郑家的势力一深入山区,就会大大降低掌控感,郑芝龙会不安,难免将来惹出麻烦。
给郑成功找个在水面上讨活儿的差事,就能让郑家彻底放心,任由沈树人施为操作,也是多卖一个人情。
而且,盐法道的官职,可比那些直接带兵的水师武将名声好得多,毕竟名义上是肥缺文官,多有面子啊!
郑芝龙是非常在乎面子的,实权和兵力、钱财,他都已经有了,郑家现在就缺一个文坛官场的面子。
郑鸿逵和郑成功听完后,还有些目眩神池。
郑鸿逵操作过不少买官,他是知道行情的,发自内心叹道:“要买个知县,怕是都要好几万两银子。这盐法道衙门下面,哪怕是七品的属员,十几万两怕是都打不住吧?
这么大笔钱怎么好意思让沈府台您出呢,我回头这就把银子送来!太重了太重了,咱受不起。”
沈树人止住他掏钱,云淡风轻地说:“诶,都是勠力同心报国,说什么银子呢。你们有心,不如在‘将来如何帮衬大木贤弟立功’上下点功夫。
比如,我在黄州时,去年也只靠各色火铳与普通军械杀贼立功。幸好去年刘希尧倒是轻视于我,主动出击被我诱敌歼灭了。若是要我亲自打上门去、强攻城池,怕是如今都还没消灭此贼呢。
若是有些红夷大炮便于攻城,将来立功可不就如虎添翼、事半功倍了么……”
听了沈树人这番暗示,甚至应该说是明示,郑鸿逵立刻就反应过来了。
他略一思忖,就很干脆地在自己能决定的权限范围内,开了一个高价:“这是应该的!还是沈府台说得对,咱不谈银子,谈银子就俗了。
这样吧,既然舍侄能被盐法缉私看中,我郑家愿意出十门从红夷人那儿缴获的大炮,外加精锐战船三十艘、并士卒兵器,事实上听候沈府台调遣,巡防黄州-武昌江面。”
郑鸿逵特地强调了一下这十门原装的红夷人火炮,然后再告诉沈树人,那三十艘战船上还有其他国产仿造的红夷炮或是重型佛郎机,只不过质量没原装的那么好。
沈树人有些惊讶,稍微多问了两句,才得知这些原装货,是八年前料罗湾海战时,郑家从荷兰人手上缴获的——
崇祯六年秋(1633),郑家当时为了独霸东海南海,与占据大员的荷兰舰队发生过一场血战。郑家物资损失也不少,出动了好几百条纵火船,但最后还是打赢了战争。
荷兰人方面,被铺天盖地的纵火船围堵,最后被击沉搁浅、烧毁俘虏盖伦船各一艘,轻伤数艘,败逃回大员(荷兰舰队当时有9盖伦战舰)
从搁浅坐沉和烧毁俘获的战舰上,郑家人也算是缴获了一批能代表1630年代西方最好科技水平的大炮,换算过来,大致相当于12磅到24磅炮。
这可比明朝或者满清现役的自制红夷大炮还要厉害一截。为了沈树人这个大人情,直接拿出十门荷兰原装重型舰炮,已经非常有诚意了。
十几万两银子跟这些东西一比,简直不叫个事儿。
沈树人听郑鸿逵吹嘘卖弄完,都有些开不了口了:
“这……怎么好意思呢,不过是缉查一下将来有没有私商偷漏厘金,哪用得到那么好的重炮。”
郑鸿逵:“当得当得!这都是沈府台应得的,到时候顺便拿去轰贺锦、蔺养成的老巢,岂不是一举两得。”
沈树人:“那我只好厚着脸皮,却之不恭了。”
一番利益交换,在双方宾主尽欢的和谐氛围中结束。
当晚,沈树人把郑家人和上午刚招募的那批手下,都弄到眉楼大吃大喝爽一顿。
郑成功也第一次跟阎应元、张名振等文武混了个脸熟,大家团建联络好感情。
酒席上,沈树人还跟郑成功、郑鸿逵进一步讲解了厘金政策对朝廷的好处、将来能给到郑家的交换利益,让郑家彻底对这事儿全力支持。
以后郑家沿着长江到内地进货的“山五路”商队,也保证带头照章纳税——沈树人也保证绝对公事公办,不会法外加价盘剥。
厘金的初始税率其实不高,很良心的。
历史上清朝厘金到后面越收越高,主要是吃拿卡要、重复征收、地方上肆意调高税率。
所以,沈树人只要承诺公事公办,郑家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做完这一切,沈树人在南京的布局也算完成了,这就准备启程回湖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