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见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9章:学堂之争,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执笔见春秋,17K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记住本站哦,,最快更新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最新章节!

其实在义务教育这块,朱英可不算是最早提出的。

第一个提出的,正是朱元璋,早在大明建国初,洪武二年的时候,朱元璋就召集了中书省各官员,表达了要普及教育,兴办学堂的意见。

而在那个时候,整个大明也是迅速的行动起来,开始建立具备大明特色的教育体系。

这等事情,对于整个古往今来,都算是头一遭。

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朱元璋建国后发现,自己大明如此辽阔疆域,人口,竟有一种无人可用的情况。

受到蒙元的冲击和清洗,最为主要的还是蒙学对汉学的打压。

很多人认为蒙元,也是属于中原王朝之正统,他们所用的,所学习的,所提倡的,皆是汉学。

其实这是错的。

或者说,这是朱元璋在编纂蒙元历史的时候,对其进行了改变,甚至是改变了整个华夏族群的潜意识。

真实的蒙元,作为第一个自外族进犯中原,且成立王朝的国家。

实际上在整个蒙元时期,都在极大力度的打击汉学,打压汉人。

首先是忽必烈,他只会简单的汉语,建立蒙元后,也不存在去推行汉学,而是推行蒙学。

最简单的一条,就是想要当官,首先你要会蒙语,懂蒙文。

朝堂议事,文书卷宗,皆是蒙语蒙文。

甚至于后来的蒙元历代皇帝,听不懂汉语,也不存在看得懂汉文。

汉家文学,受到了有历以来最为强力的打击。

百年,数代传承。

私塾教授的,尽皆是蒙文,蒙语。

若不是蒙元对于汉人极为打压,尤其是南人,很难为官,这才使得一些基层的南人百姓,得以保留汉语汉字。

南北的差异矛盾,也是在这个时候,最大化。

所以朱元璋只能开办教育,把读书人变得多起来。

他亲自审定各级学堂的学生定额,每年招入府、州、县的学生达三万多人,他们一律称“廪膳生”(廪lin),所谓廪膳,即官府供应伙食。

到了洪武八年的时候,办学规模再次扩大,又令天下建立社学,延伸到县城之下。

如此,加上朱元璋称帝之前就在南京设立的国子监,整个大明王朝的官办教育,从京师一直延伸到乡村。

大明户部这边也全力支撑,除了建校舍、请老师外,学生的待遇也很好,官府除按月供给他们每人“食米六斗”外,还免费供给鱼肉,此外这些学生还享有免役特权。

京城的监生那就更不得了,校服全套包了,结了婚的可以带家眷入学,未婚的发钱作将来的婚聘金;外地的学生每年还有带薪探亲假,重要节假日发节日补助。

朱元璋以惊人的行政效率和与他本人秉性极其不符的慷慨,建立了覆盖整个大明的义务教育体系,几乎是从幼儿园到大学。、

现在问题来了。

为什么朱元璋能办,朱英现在于京师去办,就变成了开民智了呢?

为何现在文武大臣都在强烈的反对,甚至觉得掘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这个中原因,主要在于对象阶层。

朱元璋在办理学堂的时候,由官府督办,最后这些招生人员,包括招生目标,全部落在了勋贵,乡绅,地主,大户们的手上。

那些连饭都吃不起的百姓学子,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到这学堂里去。

这便相当于,众多家族,拿着官府发放的补助,给自家孩子进行教育培养。

哪怕是庶出,都能享受名额去官府求学。

待学成后,这些学子感谢的不会是大明,而是宗族。

他们得学的机会,不是大明官府给的,也不是朱元璋给的,而是宗族里得来的。

大明中后期,大明全国各地党派,朝堂朋党,几乎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官官相护,官商勾结,也是从这里开始。

因为每一个学子,在求学之初,他的身上就已经有了标记,包括政治倾向,也是非常明显。

而现在朱英的动作,就是彻底的打破了这个束缚。

他所给予的条件,几乎是非常针对性的,就是那些流民,吃不起饭的百姓。

这些人一旦学成,他们的出身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地方的标签,自身也不会形成朋党,对于整个官员体系,都会形成巨大的冲击。

尤其是这些朋党人士,哪怕朱元璋已经刻意打压,但在暗中,依旧相互抱团在一起。

反观朱英这边,再过几年学成开来后,他们也会抱团,但他们的抱团,没有地方,而是真正属于朱英,亦或者说,属于整个大明。

这其中的概念,就已经是完全不同了。

早朝散去后,朱英跟随朱元璋来到华盖殿中。

“咱是没想到,这些家伙的反应如此激烈,看来咱曾经所办学堂之事,依旧没有打破门阀束缚,直到大孙这里,才让他们开始感到害怕。”

朱元璋接过刘和从火盆里夹出来,依旧冷却好的烤红薯,吃了一口后对着大孙说道。

朱英闻言点点头,道:“孙儿想来,他们应该不会就这么放弃,定然会有后手准备着。”

目前朱英清楚,现在最大的争议,就是属于官办还是民办的点上。

三十六学堂目前基本上已经建设完毕,毕竟不是需要过于豪华的地方,基本上能够遮风避雨,便就可以了。

这个过程大概也有半个月左右,一直在筹办。

像是群英商会的举动,一直都被许多有心人特别关注,这可是隶属于太孙的商会,在很多方面,可以侧面猜测一下太孙殿下的动作。

在这个筹办的过程中,也没人见人阻止,这是因为,别人都以为这是民办。

所谓民办,就是不以官府的形式去办学堂,跟后世捐赠的概念一样,类似于大明现在自家办私塾的性质差不多。

但今日,太孙殿下在奉天殿的话,非常的肯定了,这就是官办,或者说一种新的官办方式。

这下等于是捅了马蜂窝了。

“咱倒想看看,谁人胆敢打学堂的主意,待会就让蒋瓛给咱好好盯着,但凡是打学堂主意的人,咱就看是他的脖子硬,还是咱的刀更快。”

朱元璋冷哼一声,满不在乎的说道。

对于朝堂上的文臣,他从来没有过任何的忌惮,尤其是在胡惟庸案后,整个朝堂敢玩心眼作对的,几乎见不到了。

面前一套,后面一套的,在锦衣卫的核查下,也基本上都砍了头,抄了家。

朱英听着,这次却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爷爷,还是见招拆招吧,孙儿在京师置办学堂,只是一个开始和试探,仅仅靠京师这里,自然是不行的,终归还是要到地方上去。”

“就在这京师的舞台上好好练练,看看他们有什么法子,这般再到地方上去便就容易解决了。”

朱元璋皱眉道:“京师都能宰了,地方上还不能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大明皇长孙

执笔见春秋

首席国医

江门二爷

试婚365天:霍先生,违规了!

淡月新凉

四合院:从晋升工程师开始

十二经脉

大魏芳华

西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