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吞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2章 综合实力对比,三国之西凉兵王,蛤蟆吞地,17K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汉朝四百年供养了无数世家豪门,这些家族在当地都有着难以想象的影响力,刘妍很清楚无数家族支持意味着什么,只是她不知道的是,董虎根本不在乎这种取巧方式。

天下乱了,战乱之下百姓流离,也毁掉了无数家族的根基。

董卓、董虎在做摧毁无数家族根基的事情,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策、陶谦等人也一样在做这样的事情,除了依附在各路诸侯身上的幸运家族外,余者……只是诸侯们的鱼肉。

天下大乱,力强者胜,想要力强,最最基本的就是填饱肚子!可各路诸侯填得饱肚子吗?

战争是一个无底洞,拼的不仅仅是军队,更多的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舆论,双方比拼的是综合实力。

董虎是军阀,早在十年前时,他就已经是一方军阀,从一开始他就有意识的加强核心凝聚力的问题,在军政上高度集权,无论是凉州、并州,还是整个司隶校尉部,包括汉中郡在内,这些地方都是被他人祸祸一遍的地方,原有的上层建筑基本上都被他人摧毁了一遍,所以他建立了一个秩序后,他就成了这些地方的核心主宰,他能够做到“一言堂”集权。

但他对陈留郡、颍川郡、南阳郡的控制力就要弱了一些,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残余了一些相当有影响力的家族,但董虎核心掌控的并州、凉州、司隶校尉部却是“一言堂”情形,哪怕司隶校尉部被吞入的时间很短。

所以在自身“政治”方面,董虎能够轻易动员三州全部的人力物力来进行一场战争,尽管三州人丁只有不到四百万,只能与一个青州或兖州人丁相当,但他可以一句话语动员四百万人丁来打一场战争,而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都做不到,他们内部有这样或那样的家族扯腿,即便是依附在袁绍、曹操身上的家族,他们也会因为战争胜负的不确定而无法做到完全统一意见。

军政上,董虎拥有更大的优势,经济上他同样占据优势,这与他早些年打下的基础差不多,仅草原个人牧场内就有千万头牛羊,在中原作战,他不可能从并州、凉州调拨钱粮,但他借助董卓迁都时霸占了河南尹麦子,两年时间里,雒阳太仓内积攒了两千万石粮食支持他作战。

若是去岁与青州黄巾军联手夹击曹操,一旦在曹操没有纵容青州军抢掠兖州富户家族钱粮之前拿下了兖州,就意味着董虎必须救助兖州百万饥民,而这就需要至少千万石粮食的救济。

但此时不需要,就算有些百姓需要救济,也绝对没有百万饥民,救济的时间也顶多是半年时间,五百万石救济粮足以,扣除掉这些外,太仓内也还有一千五百万石粮。

一名步兵正常口粮是二十一石,一人双骑的骑兵则需要十倍口粮,运粮民夫减半,也就是说,他的存粮可以供应五万骑、十万步卒、十万民夫作战一年。

这是依照现有的“十税一”征税政策下,在没有大幅度增加百姓负担情况下,董虎拥有“十五万步骑、十万民夫作战一年”的战争潜力,随着陈留、颍川、梁国的整合,虽然三郡内有着一些影响力家族霸占了田地、人丁,无法与河南尹那般彻底开发出来战争潜力,但它们多多少少也能提供一两万兵马的钱粮,如果连这么点赋税都提供不了,他不介意用一些阴损手段整治那些家族?

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或是其他诸侯,若没有干掉大批富户家族,没有拿到无数田地、人丁直接掌控权,战争潜力永远都别想开发出来,他们在“经济财力”上也比不上先知先觉的董虎。

科技上,董虎是不惧任何人的,即便他没有后世的一些知识,仅凭隶属于武库的工匠,那就不知比他人强了多少。

他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都占据很大优势,但他是寒门出身,是凉州武人出身,在“外交、舆论”上有先天短板,这是他没有办法克服的,有些事情也只能借助“朝廷、刘姓宗室”来完成。

这才是他想用刘月、刘妍两位公主的名义,用“汉室”名义达到对曹操舆论的打压。

他不在乎刘妍急吼吼去寻刘月,不在乎刘妍借助此次事件来收买兖州各家族,继而获得战乱之下全天下各家族继续支持汉室,他不介意臭丫头的私心,对于他来说,这些都是水中月雾中花?

天下乱了,在兵马为王的乱世,越是富可敌国也越是危险,除非这样的家族可以依附到一个强劲军阀身上,可一旦依附到一个军阀身上,又怎么敢违背军阀的意愿而选择支持刘协所领导的朝廷?

乱世之下,兵马为王的时代,愿意支持朝廷的家族,也只能是逃入陈留郡那样的家族,虽然有些名望却没了实力、财富,这样的家族对朝廷又能有多少帮助?

不会有丁点帮助,相反的,这样的家族因为丢失了根基,会对土地、权利更加渴望,会进一步加剧朝廷的混乱。

董虎根本不在意刘妍的小心思,对于他来说,她的所有努力只是一场空,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妍、刘月是帝国公主,尽管两人都成了平民,但在百姓眼里,在遭了难的兖州各家族眼里,在各州郡面临诸侯们打压的无数大大小小的家族眼里,只要刘妍、刘月前往陈留郡,只要两个被废的公主愿意替他们出头,那就是帝国公主!

两个帝国公主出面谴责曹操故意纵兵抢掠,不仅可以让兖州各郡动荡不安,在舆论上,董虎就占了大义,出兵攻打曹操也是正义的!

能用汉室名义给曹操抹眼药水,那为什么不抹呢?

军队已经前往陈留郡,官制改革还没有完成,但六部、内阁大致人选已经确定,最先跑来雒阳的蔡邕先是与董虎吵了一架,在董虎拿出“御史中丞”后,蔡老头也不闹了。

御史中丞的权利很大,外督各州刺史,内领侍御史,与尚书令、司隶校尉地位相当,在德阳殿享有独坐尊容,是明朝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的合并,相当于都察院主官,由此可见其权势之重。

三公是帝国三驾马车,与三权分立差不多,三公是互不统属的,但内阁首辅不同,内阁首辅如同帝国总理,三公所有权利加在一起才能比得了内阁首辅,权利比宰相大得多。

董虎不希望“君弱则国弱”情形,他情愿子孙是个泥雕木塑,也不希望因子孙的无能而害国,有意识的一步到位加强内阁权利,但他也不希望内阁没了约束,所以他更愿意司法能与内阁平行,所以他也依照明朝的做法,建起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司礼监、东厂这样的监察机构。

除了明朝之外,各朝监督机构都没有司礼监、东厂这样的明确宦官监督部门,之所以明朝会整这些,原因就在于明朝看到了宋朝党争的危害。

都察院、大理寺说到底还是文臣,在面临“文臣”这一群体时往往无法真正客观独立,很容易成为“文臣”的附庸,这是朱家皇室难以容忍的事情,董虎也绝对不希望如此,他更愿意司法能够与内阁平行,是独立自主的存在,而且锦衣卫特务组织也需要严厉约束,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不适合监督锦衣卫,相对更加纯粹的宦官就合适许多。

蔡邕成了御史中丞,成了都察院主官,左都御史是阮瑀,右都御史是陈留人路粹,都是他的学生,蔡老头对董虎的上道也很满意,可听说董虎又重用了宦官,而且还整了个同样督察性质的东厂,蔡老头就不乐意了,纠缠了他好几日,见他态度很是坚决,最后也只能无奈作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从前有座天门山

三拳莽夫

盛唐大公主

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