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紧迫感!
轩辕诗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六章 李自成的紧迫感!,明末双穿门:开局救下崇祯,轩辕诗宇,17K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在沙皇正在担忧之时,此时,在大明内,同样也有着一个人有着和沙皇一样的心态。
北京,紫禁城。
已经过了子时,此时,紫禁城内的御书房还是灯火通明。
甚至,还有几个白晃晃的节能灯在御书房的房顶吊着,将这御书房照的无比光亮。
自从李自成用上这大明城的电灯后,每日都要处理公务至深夜,不知道为何是转了性子。
不过,这大明城的东西果然好用。
哪怕如今他对大明城依旧还是有着提防的心态,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使用这大明城的东西。
此时,李自成在御书房内的桌前走来走去,似乎内心无比焦急。
自从得知大明城占据了天津城的消息后,他就再也坐不住了。
因为之前他们大顺和大明城之前似乎形成了一种平衡,所以一直以来也没有直接冲突。
甚至于是当时面对鞑子的威胁,他们双方还互相合作了一番。
将鞑子逼迫在辽西走廊走不出去,但是当时,李自成就对此后的情形有了预感。
如果一旦鞑子的问题解决,那么他们势必会和大明城爆发冲突。
如今乃是有鞑子在中间作为缓和的,而且他们都乃是汉人。
当时自然面对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鞑子。
为了不让异族进入关内和中原地区,大明城和他们自然是要在一条心上。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和大明城就能够握手言和,他李自成的目标乃是那九五之尊。
虽然不知道大明城那位所谓的首相的目的是什么,但是从他接走崇祯帝,并且让崇祯帝一直都在大明城的动作来看。
多半也是要效仿昔日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谋,只不过,如今天下局势,这方法多半也要失效。
李自成想过很多种可能,他们和大明城之间的关系。
他想过,鞑子可能会一直骚扰山海关,将压力给他们和大明城。
那么大明城和他们就可能一直处于一种缓和的状态!
也有可能,是他李自成先修养声息结束,率领大军将山海关拿回来,并且一路南下。
进入江南,然后一举统一天下。
甚至于是他李自成被鞑子将他和大明城都打的节节败退,甚至于是大明城将他和鞑子都消灭掉。
而最后这一种可能,是他最不愿意接受的。
他想过这种可能,但是他没想到,这种可能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他没想到,大明城竟然另辟蹊径,占据辽东半岛。
然后直捣鞑子老巢,将辽东之地再次的收了回来。
而且他也没想到,大明城竟然有如此实力,制造的那种钢铁巨舰,让他无比恐惧。
他李自成也就是一农民,自然不会明白大明城这些神奇的玩意是怎么做到的。
就像是此时他大殿上方,吊着的太阳灯一般。
而这灯,确实如同其名一般,乃是太阳灯,晚上散发出的光芒竟然如同太阳一样耀眼。
而白天,这灯的另一头连接的那一块上面黑黑的板子,在吸收着太阳精华!
如今,大明城直接拿下了天津城!
而天津城距离他们京师又很近,要是大明城直接派遣军舰登录天津城。
运送大量兵力直捣他们京师,那么到时候李自成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毕竟他可是知晓大明城真正的实力的,那些火器异常厉害。
如果是他们的军队面对大明城的军队,那么只怕不需要几天,大明城就可以靠着他们武器先进程度,将他们打的落花流水!
所以,一直以来,李自成都是对于大明城有提防的心态的。
而且看到大明城的火器异常厉害,他也随之效仿。
“不知道工部如今效仿的怎么样了,让他们去效仿大明城的武器,也不知道做出来没有!”
李自成在内心想到。
看到大明城的武器厉害,李自成自然也是羡慕的很,自然会差遣下面的人去模仿。
只不过,李自成不知道的是。
在这个时代,想要做出比火铳更进一步的栓动单发枪本就是极难。
更别提大明城的其他武器了,大炮,迫击炮。
就算是唐毅当初也是耗费了不少精力,才成功将枪械复刻出来。
而且其中光是枪管部分的零件,根本就没使用大明城当时产出的钢铁和制造出来的无缝钢管。
而是直接从后世购买,然后拿到明末这个时空加工的!
这些,李自成自然都不会知晓。
“小梁子,将左斋先生请过来!”
这时候,李自成突然对着站在门口的一个小太监说道。
“遵命,陛下!”
那叫做小梁子的小太监,听到后,规规矩矩的行了个礼然后退了出去。
“不知道陛下叫左斋先生是为何,难道又出什么大事了!”
小梁子此时在内心之中想到。
这左斋先生乃是一年前来到京师投奔陛下的,据说其师乃是天下大家。
当时这左斋先生一到京师,就散布其话,说陛下有真龙之相。
日后天下之主必定是陛下!
而这话自然是传到了李自成的耳中,自然,李自成当即就召其进宫。
当时李自成还带着些许的戏谑看待这人,以为是一个坑蒙拐骗的来骗个一官半职的。
毕竟之前京师之内无论是大明的勋贵还是大臣们,几乎都被他杀了一半。
自然他们大顺建立,朝堂之上缺人。
而他手下都乃是一群草莽,知道如何带领农民军打仗,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
而京师内的那些读书人,因为李自成杀人过多,自然也不愿意帮其治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