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听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7章 集市成功了,考察团出发,到魔都了,你好,我的1979,六月听涛,17K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竹村的集市是成功,这无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虽然摊子还不太多,感觉好像撑不起一个集市。
但集市内的货物众多,而且都是紧俏货。
南竹村的集市内,各类的商品都有,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这里还有很多美食,最近在碧水市各个地方火起来的九鼎食肆的加盟串串香,这里也有,而且食物的种类还多。
有人在集市上还看到了卖糍粑和粽子的。
这两样东西,原本都是要到特定的节日才会有的。
粽子是端午节的特殊点心,而糍粑要到冬日,在冬至日这天,碧水市这边才会开始打糍粑。
不过也有人产生过怀疑:“这糍粑吃起来,感觉好像没有咱们自己打的好吃啊。”
这也是有原因的,自家打糍粑,那是精选的糯米,蒸熟后,由壮年的男子,轮流用棍棒敲打。
这其中,可能要敲打超过两个小时。
而集市上售卖的这些糍粑,都是用糯米粉和清水调配,然后再煎炸或者是蒸出来的。
方便了很多,但味道也会有一些差别。
大部分人都吃不出来,只是有点感觉。
陈物远就有这样的奇怪感觉:“感觉这个糍粑,缺点味道。”
叶振明笑着给他解释道:“传统的糍粑制作的时间很长,从一开始准备材料开始,到最后收获糍粑,至少要半天以上的时间,甚至还要超过。
这种售卖的糍粑,稍微减少了一些步骤。
都是用石磨将糯米磨成粉,再来制作的。其实味道相差不了太多,普通人吃不出来。
我们做过实验,人工捶打出来的糍粑,和这种粉末调配出来的糍粑,四成的人都吃不出来。
剩下六成里,大部分也是疑惑,分辨不出来。只有少数人才能吃出口感来。”
陈物远这才了然,他自己其实也只是有些疑惑,并没有吃出什么差异来。
他也明白,这种每天都要出售的东西,不可能每天都让人自己去捶打。
不现实不说,一次性出来的数量也太少了,不够卖的。
叶振明又请他吃了几个粽子,陈物远还挺喜欢吃:“味道好多啊,你们怎么想起来,弄这么多馅料的粽子?”
叶振明笑道:“其实我们也没想出来,我们传统的粽子,都是白粽子,蘸糖吃的。另外就是一些绿豆粽子,这些馅料都是何伢子推荐的。我们尝试做了一批味道很不错。”
陈物远点头,就走到了前面的生鲜区域。
这里有不少人在售卖各种生鲜,鸡鸭等,还有猪肉以及鱼类。
数量也很不少,来购买的人,居然也是很多。
这种情况,在市区都少见。
不过陈物远稍微一想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市区的鸡鸭和肉类都要票,这里不要。
所以就算是价格稍微贵一些,也有不少人来买。
甚至可能还有市区的人过来购买,这里开集市的消息,市区也是知道的。
有人特意过来看看,也不是没有可能。
陈物远道:“这里的集市是每天都开吗?”
叶振明道:“我原本是打算三天一集的。但何伢子说,集市上很多摊子,都是每天都可以开的。比如说衣服和鞋子之类的,对于这里的生鲜,我就不知道情况了。我们暂时决定,第一周每天都开,看看情况。若是情况好,这集市就每天都开门,若是情况不好,还是三天一集的好。”
这边的各地集市都是分配好了的,一四七,二五八和三六九,分别是三个大型的镇子上开集市。
很多的摊贩也都是随着时间,奔赴三个集市。
陈物远又去了生活用品的区域,这边有不少的鞋子和衣服出售,生意也极为火爆。
特别是鞋子和衣服,款式好看,而且结实耐用,销售情况很不错。
“这是何伢子的厂里出来的商品吧?”
“是的,这些都是直接由厂里提供的。出厂,就被拉过来了。”
旁边还有不少的布匹,不少人在排队买布匹。
这年头,直接买成衣的人不少,但更多的,还是喜欢买衣服回去自己做。
村里头有不少的裁缝,都是给人做衣服的。
比如说叶芊芊和叶恒他们的妈妈,以前在村里,就是给人做衣服的。
因为针脚细密,加上手艺好,很多人找她做衣服。
一些竹制品,竹筐、竹椅子、竹床还有竹席等,都有不少。
另外,陈物远还看到了筷子、碗碟垫子等。
这方面,他越发的觉得,南竹村的这些人,想法很多。
但叶振明道:“其实我们也没想到这么多,心里还是很忐忑的。竹筐什么的,都很平常。但这碗碟垫子,还有麻将席什么的,我们就有些忐忑了,生怕卖不出去……”
嗯,后面的话他说不出来了。
因为真的有人就在眼前,买了一床麻将席,另外还买了一些碗碟的垫子。
这还真是,刚说有些担心,这就来了。
叶振明被打脸了,但他一点尴尬都没有。
陈物远笑道:“看起来,这东西还真卖得出去。”
叶振明点头,他原本以为这东西这么贵,怎么可能卖得出去?
一床竹席,要五六块钱,这么贵的东西,差不多等于人家半个月到一个月的工资了。
今年,九鼎食肆加了工资,可其他的工厂,并没有加工资啊。
都是有计划的。
陈物远想着,好像上面有加工资的想法,只是暂时还没有落实下来。
也是这一年来,国内的税收也增加了不少。
个体户这个设定出来,真的是让国内的经济活了过来。
还真是!
他其实知道,这个想法,并不是那个少年第一个提出来的。
上面早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直在开会,在讨论,在琢磨。
国家大事,哪里有一下子就直接决定的。
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到方方面面,影响到很多人的。
所以每做一个决定,都是慎之又慎,想了又想的。
不过在民间,还真的是何伢子提出来的,也是他做了师范,给了不少的反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